• 人才引進
  • 圖書館
  • 信息公開
  • 郵箱系統
  • 校園繳費
  • 智慧校園
  • 學校OA系統
  • English

首頁

向全國道德模範學習的通知

校對: 責編: 終審: 時間:2007-10-20 閱讀:


各院、處、室、館、所:

日前,省委高校工委轉發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在全國教育戰線開展向全國道德模範學習活動的通知。學校黨委根據上級文件精神,要求各單位要高度重視向全國道德模範學習的活動,認真組織全校師生員工深入學習領會胡錦濤總書記在接見全國道德模範時發表的重要講話精神,充实認識開展向全國道德模範學習活動的重要意義。要對照全國道德模範的感人事迹,組織專門的學習討論,並作爲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情特別是新生入學教育的一件大事抓緊抓實。

我省黃來女、趙傳宇光榮當選全國道德模範,他們是我省高校師生的優秀代表,是湖北高校配合的精神財富,也是湖北高校廣大師生的驕傲和光榮。各單位要通過多種途徑,推動全國道德模範的事迹進課堂、進宿舍、進報紙、進網絡、進櫥窗,做到人人皆知,處處皆學,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興起學習熱潮。通過開展學習活動,用道德楷模的先進感人事迹感召師生員工,把社會主義道德觀念傳播到每一個師生員工,積極營造良好的校園道德氛圍,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進一步引向深入。

爲進一步規範教職工政治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真正將政治學習引向制度化、規範化、自覺化,通過政治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凝聚人心,促進學校各項事情的順利開展,構建和諧中南,學校將對每一次政治學習進行檢查。

本次政治學習,請各單位結合實際,利用規定政治學習的時間,組織教職工認真學習和討論,做好記錄,並形成學習心得,以書面质料報送黨委宣傳部,以電子文稿的形式發到:xbnews@126.com,作爲對各單位期末考核檢查的依據。

宣傳部

2007年10月

胡錦濤:以道德模範爲榜樣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

9月18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人民大會堂親切會見了全國道德模範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速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們始終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鼎力大举弘揚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

胡錦濤指出,由中央文明辦、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聯合舉辦的全國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對于形成良好社會風尚、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胡錦濤強調,道德力量是國家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範,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扶貧濟困、禮讓寬容的人際關系,培育文明道德風尚,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

胡錦濤指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次表彰的全國道德模範,都是群衆愛戴的先進典型。你們身上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反映了我國社會發展進步的時代精神。希望同志們再接再厲,在本職崗位上繼續發揮示範帶頭作用。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積極關心、愛護、宣傳全國道德模範,全黨全國都要以道德模範爲榜樣,自覺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努力在全社會進一步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良好風尚。

全國助人爲樂模範李明素

李明素,女,55歲,中共黨員,重慶市沙坪壩區回龍壩鎮中心小學退休教師。

2007年7月17日清晨,回龍壩鎮梁灘河洪峰洶湧,一幢幢民房成片垮塌,情況萬分危急。

站在自家樓頂的李明素發現50米開外的一個屋頂站滿了群衆,正在大聲呼救。由于地處洪流中心,衡宇受到強大沖擊,隨時都有垮塌的危險,而一旦坍塌,群衆生還的可能十分渺茫。李明素毅然決定帶領一家三口,立即展開營救。李老師用手勢引導受困群衆利用兩樓之間的四幢衡宇屋頂,逐步爬向相對宁静的自家屋頂。當30多名群衆爬到隔邻王孝倫家樓頂時,由于兩家間隔太大,群衆被困在了王家樓頂上。李明素來不及多想,割掉家中所有繩索拼接在一起,將樓梯搭在兩屋之間,她和丈夫牢牢地扶住梯子,人們順著梯子一個個向李明素家轉移。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在李明素的指揮下,老人、小孩、婦女、男人,依次爬了過來。上至65歲的老人,下至2歲小孩,一共32名群衆,全部宁静轉移到李明素家屋頂。就在最後一個人離開不到10分鍾,王孝倫家的屋子轟然坍毁,頃刻消失在滾滾洪水之中。由于長時間受驚嚇,群衆情緒很不穩定。李明素又安撫各人說,要相信黨,相信政府,一定會來救我們的。不久,救援隊來了,用繩索搭起一條滑道,驚慌失措的群衆都想搶先通過。李明素再一次挺身而出,部署婦女兒童先走,然後老人,最後是年輕小夥子。群衆一個一個脫險,李明素卻把自己的兒子留在了最後。

李明素說,“在這次洪災中,雖然我的損失很大,但受災的群衆還许多,需要黨和政府解決的問題還许多。作爲一名共産黨員,我有決心和信心與黨和政府一起共渡難關,困難只是暫時的。”樸素的話語,表達出一名共産黨員高尚的精神境界。

2007年,李明素先後被重慶市婦聯、全國婦聯評爲重慶三八紅旗手、全國三八紅旗手。

全國見義勇爲模範殷雪梅

殷雪梅,女,中共黨員,生前系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城南小學二(1)班班主任。面對飛馳而來的汽車,她奮不顧身,將生的希望留給孩子們,把自己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這撼人心魄、感天動地的一瞬間,用生命鑄就了高尚的師魂。

2005年3月31日中午,城南小學組織一、二年級數百名學生從影劇院返校。途中,一輛轎車突然飛馳而來,萬分危急中,殷雪梅挺身而出,張開雙臂,奮力將6個學生從馬路中央推到路旁,自己卻被撞出20多米。殷雪梅去世的消息傳開後,自發到靈堂纪念的各界人士達5萬之多。4月7日,金壇全市舉行追悼大會,靈車所到之處,沿途10萬多名群衆含淚相送。

殷雪梅常說,“對學生沒有真誠的愛,就不是好老師。”她在教師崗位上辛勤耕作了30年,不僅將教師當作職業,更當作高尚的事業。與她共事多年的老師說:“殷老師愛學生是出了名的。”1999年秋開學第一天,一名智障學生看到殷雪梅走來,撿起磚頭就朝她砸去。就是對這樣的孩子,殷雪梅也沒有放棄。學習跟不上,幫他補課;家境貧寒,就把爲兒子買的新衣服送給他,還常帶他回家,一住就是幾個月。

對同事,殷雪梅也滿腔熱忱,绝不保留地向年輕教師傳授備課、上課、批作業以及班級治理等經驗。新課改開始,各人感应有些不適應,殷雪梅自費訂閱多種雜志,將好文章一一摘錄下來和各人交流分享。

殷雪梅在教書育人中取得的成績是全校公認的,每次民意測評,她的得票都很高,學校多次想把她推薦爲市裏的優秀教師,可她總是一再謙讓。2001年6月,校長根據各人的意見,把申報市先進事情者的表格發給了殷雪梅。三天後,她卻把一字未填的表格悄悄退還給了校長,希望學校把這一榮譽給那些有培養前途的年輕老師。殷雪梅“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把滿腔心血和無私的愛都獻給了教育事業。

殷雪梅的英雄壯舉披露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她被授予全國模範教師、全國見義勇爲先進個人稱號,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她爲革命烈士,並授予見義勇爲英雄稱號,省教育廳表彰她爲英雄教師。人事部、教育部、江蘇省委號召向殷雪梅學習。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美國華人時報、新加坡聯合早報、法國歐洲時報等40多家媒體進行了報道,人民網、新華網等網站設立“殷雪梅事迹專題”,100多萬網民發帖悼念。

全國見義勇爲模範韋正雄


韋正雄,男,47歲,布依族,貴州省望谟縣油邁瑤族鄉教育輔導站教師。

韋正雄的家在平蔔河邊,四周的平蔔小學宿舍較少,他主動把自家一樓騰出來讓32名學生投止。2006年6月12日深夜,天降大雨,平蔔河發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洪水很快淹沒了衡宇。從睡夢中驚醒的韋正雄一家,趕緊搶救困在一樓的學生。女兒海豐突然想起,隔邻二叔、三叔家都是平房,兩個嬸子和弟妹們肯定也在水裏,“他們也很危險呀!”聽到此話韋正雄頓時淚如泉湧。但情勢已十分危急!他付托女兒:“快!快到後牆處喊叔娘和弟妹們,我去救學生!”說完就沖到樓梯口處下了水,摸黑向樓下幾個房間遊去。兩個女生最先摸到門口出來了,有5個學生在水中掙紮著,由于太黑暗,找不到出口,韋正雄急遽用嘴含著手電筒,往水裏趟去,把這5個學生一個一個拉到樓梯口。接著他又撬開一間被泥沙堵住門的房間,把6個男生拉出來。

洪水還在暴漲,上氣不接下氣的韋老師不顧一切,馬上遊到另一間快被洪水淹沒的女生寢室裏,兩次拉出來4個學生並把她們送上樓。還有15個學生被圍在洪水裏。幸好韋正雄家樓房牆縫都用水泥和石灰糊過,洪流來勢太猛,裏面的空氣被擠壓在天花板下形成了約20公分的空間,學生們站在床架上可以勉強呼吸。此時進去救人,會卷走空氣,學生反而會被憋死,韋正雄只得俯下身鼓勵孩子們堅持住。到13日淩晨1時許,洪水從二樓屋面消退,一樓泰半截還浸在水中。韋正雄再也等不及了,找了一根長竹竿遊下樓去,將孩子從死亡線上救了回來。只有一名學生不幸遇難。

隨後,筋疲力盡的韋正雄迫不及待地直奔一牆之隔的弟弟家。然而,兩個弟弟的家已經被洪水沖毀,兩家7口人全部遇難。如果韋正雄先去救自家人,也許能救出一個、兩個或者更多,但是身邊學生的急切呼救聲容不得韋正雄有過多思考和猶豫,在痛苦的抉擇中,他舍棄了親人選擇了學生。

2006年,韋正雄被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評爲見義勇爲先進個人;2007年,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全國見義勇爲模範徐偉

徐偉,男,22歲,中共黨員,天津工業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2006級碩士研究生。

2005年12月27日下午,3名中學生在天津工大泮湖冰面上玩耍時不慎落入水中。路過此地的徐偉聽到呼救後,迅速跑到冰窟旁,一手緊緊抓住冰窟邊緣,一手用力去拉落水少年。這時冰面突然開裂,徐偉也掉進砭骨的冰水中。面對突如其來的險境,徐偉的腦海裏閃現出了小時候溺水時的那種恐懼。但他很快穩住了情緒,用力將3名少年托出水面,幫助他們用手扒牢冰面。然而,自己剛剛探出上半身,冰面又一次塌陷,他再次落入湖中,雙手和胳膊多處被劃傷,鮮血直流。徐偉強忍疼痛,回過頭對3個嚇得直哭的孩子說:“別畏惧,我一定能把你們救上去!”现在的他只有一個念頭:就是自己犧牲,也要救出3個孩子。他小心地用手按著冰面,一點點地將上半身挪到冰面上,隨即滾了一下,終于遠離了冰窟。這時,聞聲趕來的群衆爭先恐後要幫他一起營救。可當時周圍的冰面已經開始搖晃,爲制止出現更多的危險,徐偉大聲召唤:“你們不要過來,把木棍遞給我。”他冷靜地勸住前來救助的人群,獨自一人趴在冰面上,利用各人遞來的木棍,艱難地將3名少年一一從冰窟中救了出來。

徐偉出生在安徽省巢湖地區的一個貧困農民家庭。爲節省開支,他吃的、穿的、用的都是最簡單的。救人後,徐偉腳上的皮鞋被水泡得變形了,習慣節約的他也舍不得花錢買新的。就是這樣一位家庭貧困學生,當被救孩子的家長硬塞給他1000元時,他把錢捐給了天津市聯合助學基金會,並在信封上寫著:請交給那些更需要的人。

徐偉關鍵時刻能夠挺身而出,並不是一時的沖動。大學期間,他就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連年獲得獎學金和社會獎勵金,被保送爲2006級免試研究生。他雖家境貧寒,但從不怨天尤人,自強自立、樂觀向上,靠助學貸款和打工完成大學學業。他盡管身體瘦弱,卻兩次報名參加獻血。

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報道了徐偉的事迹。徐偉參加了全國優秀大學生事迹報告團和由中宣部、公安部等單位舉辦的“唱響正氣歌,做時代驕子”——見義勇爲英雄事迹大學巡回報告活動,在10多個省市報告20場。

2006年,徐偉被授予全國見義勇爲先進分子稱號。

全國見義勇爲模範趙傳宇

趙傳宇,男,23歲,中共黨員,湖北省長江大學學生,現爲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

2007年1月22日下午,76歲的張多平老人在長江荊江段江邊洗衣服時不慎滑入江中。正在江邊散步的趙傳宇聽到呼救聲來不及脫掉衣服、鞋子便縱身躍入酷寒的江中。這一段水深湍急,漩渦極多,落水人員生還幾率很小,生活在此的当地人也不敢輕易下水,而趙傳宇卻在這砭骨湍急的江水中急速遊到老人身邊,他一手托起老人頭部,另一只手朝岸邊劃去。兩人的棉衣因浸水越來越沈,趙傳宇也越來越吃力,他奮力遊到岸邊,把老人推上岸,老人解围了。上岸後,別人詢問他的名字,趙傳宇笑而不答,裹著濕透的棉衣,從人群中悄然離去。事後,張多平老人一家和熱心鄰居經多方打聽,才了解到救起老人的年輕人叫趙傳宇,是長江大學的學生。張多平家人爲了感謝趙傳宇,硬要給他2000元,在推辭不了的情況下,趙傳宇將這筆錢捐給了希望工程。他說,每一個善良的人,見到這種情況都會伸出援手的,這錢我不能收,應該送給更需要的人。

23歲的趙傳宇出生在一個貧窮的農村家庭。家庭條件艱苦,趙傳宇靠打工和獎學金完成學業。面對生活中的困難他樂觀豁達,爲減輕家裏的經濟負擔,他做過家教,幹過推銷員,當過超市收銀員,擔任過代課老師……每做一件事都認真負責,贏得好評。盡管打工占用了不少時間,但趙傳宇從來沒有放松學習。今年報考研究生,他以優異成績被華南理工大學錄取。他每月生活費不到200元,但每次班裏發放困難補助,他總是要求減少補助款。他雖然節儉,卻經常把打工掙來的錢借給同學。幾年來,趙傳宇先後被評爲學校優秀團員、三好學生,並在班裏第一批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趙傳宇救人不留姓名的事迹贏得了社會各界人士的普遍贊譽。一位87歲高齡的著名作家在給趙傳宇的信中寫道:“這一切都使我陷入深深的感動中,並使我透過曆史,重新看到雷鋒的身影,雷鋒高尚的靈魂!”

全國見義勇爲模範謝芳秋

謝芳秋,女,21歲,廣西賓陽縣中學學生。

2003年2月21日晚,年僅16歲的謝芳秋在路過賓陽縣黎塘火車站一路口時,遠遠看見一位聾啞老人扛著甘蔗橫穿鐵軌行走,而與此同時,一列調度機車正飛速馳來。由于被甘蔗擋住了視線,聾啞老人既沒有看到列車正向他急速迫近,也無法聽到列車一陣陣急促的示警鳴笛聲,仍然在緩步地走著。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謝芳秋绝不猶豫地飛身奔向火車軌道,在列車將要撞上老人的瞬間,用雙手奮力向老人的後背推去。聾啞老人被推出火車軌道獲救了,身體單薄瘦小的謝芳秋卻因爲來不及撤離,被飛馳而來的列車撞倒。滾滾的車輪無情地碾斷了她的右腿,車上的鐵架子鈎起她的衣服,將血流如注的她拖行了10多米遠。經醫院連續7個小時的全力搶救,謝芳秋才脫離了生命危險。她蘇醒後的第一句話就是:“媽媽,啞巴叔叔沒事吧?”事後,有人關心地問:“列車就要撞人了,你不畏惧嗎?爲了救一個聾啞人,自己卻傷成這樣,你後悔嗎?”失去右腿和右手,左顱受到嚴重創傷的謝芳秋卻平靜地回覆道:“哪有時間去想畏惧不畏惧?能用我的一條腿救回啞巴叔叔一條命,我不後悔!”謝芳秋舍己救人的英勇壯舉深深地震撼了社會各界,她的英雄事迹經新華社等多家新聞媒體宣傳報道後立即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

謝芳秋出生在廣西賓陽縣雙橋鄉一個小山村的貧困家庭,從小懂事的她總是主動地幫助怙恃做力所能及的事,軍人身世的爺爺常給她講部隊裏許多見義勇爲的英雄故事,並教育她誠實守信,助人爲樂。在小學和中學讀書時,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影響,她對黃繼光、羅盛教、雷鋒等英雄人物很是崇敬,立志要向英雄們學習,長大後做一名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在校讀書期間,她品學兼優,尊敬師長,生活儉樸,是一位熱心助人、樂于奉獻的好學生。她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青年志願者活動,多次爲公益事業捐款獻愛心,主動爲同學解決學習、生活上的困難,有空便爲本村的孤寡老人做好事。

謝芳秋2003年被中華見義勇爲基金會授予舍己救人先進個人榮譽稱號,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優秀共青團員榮譽稱號。

全國見義勇爲模範艾尼·居買爾

艾尼·居買爾,男,維吾爾族,21歲,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人,新疆大學學生。

2005年4月2日晚10時許,夜幕降臨後的烏魯木齊市山西巷市場飲食區依然熱鬧特殊。新疆大學外國語學院學生王麗與同學分開後准備乘公交車回家。正當她穿過一群小商販,朝公共汽車站走去的時候,突然感覺到有一只手正在掏她的褲子口袋。“有小偷!”王麗心頭一緊,立刻轉身捂住口袋。可是,這個小偷不僅不驚慌,反而狠狠地瞪著王麗。王麗見狀趕緊加速腳步,硬著頭皮繼續往前走。沒想到這個小偷居然竄到王麗的面前攔住了她,並將手再次伸進了王麗的口袋。王麗嚇壞了,一邊用手死死地捂住口袋,一邊大聲呼救。就在這時,艾尼三兄弟路過此地。他們看到前方圍了一大群人,一位女人的呼救聲傳了出來。艾尼三兄弟立刻跑了過去,沖進人群,拉開了正在與王麗撕扯的小偷。小偷狠狠地對艾尼·居買爾大叫著:“讓開,不要多管閑事!”說著又向王麗走去。艾尼·居買爾一把將王麗拉到自己身後,用瘦弱的身軀護著王麗,他對小偷說:“住手!她是我的妹妹!你不要碰她!”“你的妹妹?漢族?”小偷愣住了。

這時不知從哪裏又冒出了三個人,他們和小偷是一夥的,歹徒們的拳腳如雨點般落了下來。由于歹徒人多勢衆,艾尼三兄弟終于招架不住,拉起王麗奪路跑去。歹徒們在後面緊緊追趕,一個歹徒掏出一把長約20厘米的尖刀,刺向艾尼·居買爾的後背,鮮血頓時湧了出來,艾尼·居買爾捂著刀口,慢慢地倒了下去,暈倒在地。行凶的歹徒見狀,慌忙扔下沾滿鮮血的尖刀,拔腿就逃。血不停地從艾尼·居買爾的身上湧出來,他的衣服頓時被鮮血浸透了,年老買買提·艾力背起艾尼·居買爾趕往醫院。

艾尼·居買爾被送進了自治區人民醫院急診室,經診斷,艾尼·居買爾的肺部被刺破,失血1800毫升,如果再晚送來幾分鍾,就會有生命危險,醫院迅速組織醫護人員進行搶救。經過二十多天的精心治療,艾尼·居買爾出院了。

艾尼三兄弟見義勇爲的事迹被媒體報道後,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病房裏每天都有自發前來看望他們的各族市民。短短十幾天,人們爲艾尼·居買爾捐款近7萬元。艾尼·居買爾正義凜然的一句“住手!她是我妹妹!”掀起人們心靈深處對英雄的崇敬。

2005年,艾尼·居買爾被中華見義勇爲基金會授予全國見義勇爲英雄榮譽稱號;2006年6月,他當選2005感動新疆十大人物。

全國誠實守信模範文花枝

文花枝(女) 原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导游,现为湘潭大学学生

文花枝,女,中共黨員,25歲,原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導遊員,現湘潭大學學生。

“我是導遊,先救遊客!”中國女孩文花枝在生死關頭把生的希望讓給遊客,把死的威脅留給自己。她以不惜生命、先人後己的行動,兌現了誠實守信、服務遊客的諾言。

2005年8月28日,陝西洛川,一場旅遊途中突如其來的車禍,讓原本充滿歡聲笑語的車廂頓時陷入了極度的恐慌之中。旅遊大巴車被撞得嚴重變形,車內血肉模糊,亂作一團。危急時刻,車廂裏傳來導遊文花枝“挺住!加油!”的鼓勵聲。這個聲音雖然微弱,卻透著一股沈穩、堅定,像黑黑暗的一線光束,讓受傷、受驚的遊客從死亡的噩夢裏看到生的希望。事後許多親曆者都說,正是這個很有穿透力的聲音,給了各人支撐下去的勇氣。其實,在這起6人死亡、14人重傷、8人輕傷的重大交通事故中,文花枝是傷得最重的一個,但重傷的她一直牢記著自己的神聖職責。當施救人員一次次向她走過來,她總是吃力地搖搖頭說:我是導遊,我沒事,請先救遊客!在長達兩個多小時的救援時間裏,她多次昏厥,但只要一醒過來,就不停地爲各人鼓勁、加油。文花枝是最後一個被救出來的。她左腿9處骨折,右腿大腿骨折,髋骨3處骨折,右胸第4、5、6、7根肋骨骨折。

由于延誤了寶貴的救治時間,醫生不得不爲文花枝做了左腿截肢手術。她才20多歲,正是一個女孩最寶貴燦爛的青春年華。半個多月後,得知自己失去了一條腿的殘酷事實,失事之後一直沒有流淚的花枝流淚了。但幾分鍾後,再擡起頭的她眼裏已沒有了淚水。也就是從這天起,花枝還是像從前那樣,總是用微笑面對一切。

文花枝一直是一個用真誠和微笑對待遊客的陽光女孩。她常說:作爲導遊就是要把遊客當成朋友和親人。每帶一個團,她都按事先的承諾服務;每到一個地方,她都提醒遊客購物要謹慎;每到吃飯的時候,她都先部署好遊客,自己最後才吃。遊客稱贊,她是我們人品上的“導遊”,是我們職業道德的“導遊”。

2006年,文花枝獲得了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十大傑出青年等榮譽。

全國誠實守信模範王一碩

王一碩,男,27歲,中共黨員,河南中醫學院碩士研究生。

2000年,王一碩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面對每年6000元的學費,怙恃愁云满面。爲了減輕家裏的負擔,也爲了不使兩個妹妹失學,他決定放棄上學,去西安打工。學校了解到情況後,迅速爲他爭取了國家助學貸款,他帶著萬分的谢谢邁入大學校門,並順利完成了學業。當學校號召動員大學畢業生積極參加志願服務西部計劃時,他當即就下定了決心:“是國家的助學貸款和學校領導老師的幫助圓了我的大學夢,在國家西部建設急需人才的時候,自己不能無動于衷”。在即將奔赴西部之際,王一碩帶著一封感謝信來到給他貸款的銀行行長的辦公室,向支持他完成學業的銀行体现感謝,並告訴行長,“母校不僅教給我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更教會了我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我已被批准爲一名西部志願者,請你們記下我的聯系方式,我保證盡早還清貸款”。

在西部期間,他充实發揮所學專長,服務于當地經濟建設,積極帶領當地群衆發展中藥材種植,自費爲種植農戶印發資料,幫助三家制藥企業通過了GSP認證,高票當選陝西省傑出青年志願者,還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服務期滿後,爲了早日還清貸款,他決定一邊打工一邊複習參加碩士研究生考試。憑借自身的知識和在西部做認證時積累的經驗,王一碩順利地在一家企業找到了事情。他的誠實守信和事情能力获得了業內廣泛認可,許多企業邀請他幫助做認證事情。

隨著收入不斷增加,王一碩歸還國家貸款的能力也日漸增強。他認爲,作爲一名大學生,應該以誠信爲本,以守信爲榮。2005年底,雖然離還貸期限還有10個多月,但他決定提前還貸。學校爲他舉行了還貸儀式,當他把自己辛辛苦苦積攢的26770元錢交還到發貸銀行負責人手裏時,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2006年,王一碩被團中央評爲第六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志願者,當選教育部2006中國大學生十大年度人物。

全國敬業奉獻模範方永剛

方永剛,男,44歲,中共黨員,遼甯省朝陽市建平縣人,專業技術7級,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政治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研室教授。

方永剛入伍20多年來,以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立足本職崗位,深入學習、積極傳播、模範踐行黨的創新理論,在黨的理論武裝事情中作出了突出貢獻。

方永刚热爱本职,兢兢业业,在军校教员岗位上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把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刻苦学习和研究党的创新理论上,经常通宵达旦地学习、备课、撰写著作和文章。他读过的《邓小平文选》等书籍,书的四周全被磨破了,厚厚的封面也由于重复翻阅快被磨穿了,空白处密密麻麻写满了所思所悟。正是凭着这种水滴石穿的精神,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生长观,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他的学习研究就会跟进一步、深入一层,不停推出研究结果。他先后出书16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10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荣获全军院校育才银奖、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结果一等奖。方永刚就像时刻保持冲锋姿态的战士,哪怕十几分钟的课都充满激情,他的课充满了理论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连续6年教学质量被学院评为A等,多次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员、青年教员成才标兵,荣立三等功1次。方永刚作为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大连市委讲师团成员、沈阳军区联勤部客座教授,先后为队伍和地方党政机关、社区、企事业、干休所、学校等单元作领导陈诉1000多场,从军队到地方、从都市到乡村、从北国的漠河滨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他流传创新理论的足迹,被官兵群众誉为“平民教授”“公共学者”和“科普专家” 。2006年11月,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的方永刚,仍然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他坚持从医院回到学院,为水师下层政工干部培训班国防生学员上完了他本学期的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结业论文写作领导任务。方永刚真学、真信、真情宣传、真老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用生命的激情诠释了一名军校教员的敬业奉献精神和高尚师德师风。

2007年6月20日,中央軍委授予方永剛同志忠誠黨的創新理論的模範教員榮譽稱號。

全國敬業奉獻模範鍾南山

鍾南山,男,71歲,中共黨員,中華醫學會會長,廣州醫學院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在2003年抗擊SARS的戰鬥中,鍾南山主動要求承擔廣東省危重SARS病人的救治事情,較早確立了廣東的病原,並率領團隊總結出“三早三合理”的診療原則,成爲抗擊SARS的領軍人物;他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主動向國外的專家學者以及新聞媒體介紹中國政府所接纳的正確措施,維護了祖國的聲譽。他積極在本職崗位上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堅持每周二的大查房和周四的專家門診,爲患者服務;他堅持教書育人和科學研究,教導學生“學本領和學做人相統一”,以身作則弘揚“醫德就是想方設法解決病人的實際困難”的價值觀。

鍾南山是我國呼吸疾病領域內的學術帶頭人。他和同事一道努力,使研究所的學科建設不斷取得新的進步:2003年成爲國家重點學科,2004年建设博士後流動事情站,2005年主持的《廣東省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年順利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現場評審和答辯。鍾南山積極推動呼吸病學的國際學術交流,擴大我國在該領域的學術影響。鑒于他的學識和貢獻,他成爲世界慢性氣道疾病防治執行小組組員,2006年底又被聘爲世界衛生組織急性重症傳染病應急委員會顧問,參與國際急性傳染病咨詢事情。

鍾南山積極履行政協委員職責,參政議政,積極獻言進策。近年來他對“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極爲關注,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提出系統的解決思路,並在全國兩會期間提出議案,有力推動了相關事情的改進和發展。鍾南山熱心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多次參加社區義診、康健講座等活動。

鍾南山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廣東省模範共産黨員、全國白求恩獎章、全國先進事情者等榮譽稱號。1997年當選黨的十五大代表,爲全國政協第八、九、十屆委員。

全國孝老愛親模範曹于亞

曹于亞,又名曹瑜,女,20歲,共青團員,四川省成都市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生。

曹于亞家住鄰水縣一個貧窮而又偏僻的小村莊。小時候,怙恃南下福建打工,她和外婆相依爲命。2006年11月的一天,正在上課的曹于亞突然接到電話,得知父親因患尿毒症已送至重慶西南醫院搶救。第二天,心急如焚的曹于亞向學校請假,趕往醫院看望父親。看著被病痛折磨的父親,曹于亞無法接受眼前的事實。當母親告訴她即便賣了房籌夠了錢,沒有腎源也救不了父親時,曹于亞毅然決定要用自己的腎救治父親。由于她看起來較小,而按規定,捐腎最少也要18歲,醫生一口回絕了她的請求。曹于亞長跪在醫生面前請求救父。手術時,曹于亞沒有一點猶豫。在生與死的決戰中,曹于亞成爲重慶市西南醫院女兒向父親乐成捐腎的第一人。

手術乐成了,但每個月4000多元的醫療費讓這個家庭難以承擔。鄰水石永中學減免了曹于亞的所有學雜費和住宿費,同學們紛紛給她捐款。美術指導教師把宿舍騰出來,讓他父親住進去。曹于亞“帶父上學”回到了校園,專心備戰迎接高考。每天放學後,她都要買菜、煮飯,爲父親洗衣。在今年高考中,曹于亞考取了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

從小學到初中、高中,曹于亞年年被評爲優秀學生。2007年7月,她被共青團廣安市委評爲優秀共青團員。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人民網等對她進行了宣傳報道。

全國孝老愛親模範劉霆

劉霆,男,21歲,浙江林學院藝術設計052班學生。

劉霆13歲那年,母親不幸患上尿毒症。昂貴的治療花光了家裏所有積蓄,父親不得已離家另謀生路。面對艱難境遇,劉霆自強自立,在照顧母親的同時勤奮學習,取得優異成績。2005年,劉霆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浙江林學院。

缺錢治病的無望和拖累兒子的內疚,一度使劉霆母親失去活下去的信心。爲防不測,劉霆考慮再三,經得浙江林學院同意後,毅然帶著母親來上大學,一邊求學深造,一邊悉心照顧母親。

每天課一上完,劉霆就趕緊回到在校外租的屋子,整理家務,清洗衣服。食堂吃飯時,劉霆吃一半,給媽媽留一半。爲了節省費用,劉霆在醫生的幫助下,學會了測量血壓和使用電療設備、打針等,自己在家給母親治療。

劉霆的事迹經媒體披露後,在學校和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各人被他自強自立的奮鬥精神和知恩感報的愛心、孝心所感動,紛紛給予援助。在全社會的關愛下,劉霆母親接受了換腎手術,身體逐漸康複。

爲感恩、回報社會,劉霆將母親治病剩下的5萬元錢重新捐獻出來,在浙江林學院設立了首個全國高校大學生“愛心獎勵基金”,用于獎勵資助那些家境貧困並同樣富有愛心、孝心和感恩之心的大學生。

劉霆“背母上學”的故事风行一时,國內各大主流媒體先後進行了報道。杭州話劇團以劉霆事迹爲原型,創作了青春勵志話劇《永遠和你在一起》,分別到部隊、大學等演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在廣州大東街孝道文化廣場,劉霆“背母求學”的故事還被塑成了雕像。

劉霆被評爲2005浙江教育年度十大新聞人物。他還被評爲2006年度十大中華孝親敬老楷模,2006年浙江十大農村新聞人物,2006年度浙江十大孝心好兒女。

全國孝老愛親模範洪戰輝

洪戰輝,男,中共黨員,25歲,原湖南懷化學院學生,現中南大學學生。

2005年底,一個年輕人的名字迅速傳遍大江南北。他,從13歲起就支撐著一個父親患病、母親出走、弟弟讀書、妹妹待哺的困苦家庭;他,面對不幸、貧窮與孤苦,頑強堅持12年,終于使父親病情好轉,妹妹康健成長,自己考上大學,全家人重新團聚。他,就是被稱爲“中國男孩”的洪戰輝。

1994年,洪戰輝的父親突發間歇性精神病,造成妻子受傷骨折,女兒意外死亡,家裏欠下巨債。隨後,父親又撿來了一個和女兒年齡相仿的女嬰。面對沈重的家庭負擔,母親離家出走了。年僅13歲的洪戰輝,默默地挑起了伺候患病父親、照顧年幼弟弟、撫養撿來妹妹的家庭重擔。這副重擔,對于成年人來說尚且不易,何況一個10多歲的孩子!但洪戰輝沒有退縮,一挑就是12年。爲了掙錢養家,他像大人一樣,做小生意,打零工,拾荒,種地。他利用課余時間賣筆、書、磁帶、鞋襪,在學校四周的餐館做雜工,周末趕回家澆灌8畝麥地。在兼顧學業和謀生之時,他犧牲了幾乎所有的休息時間。爲了帶好撿來的妹妹,洪戰輝費盡心血。每天晚上,他都讓妹妹睡在內側,以防父親突然發病傷及妹妹。妹妹經常尿濕床單、被子,他就睡在尿濕的地方,用體溫把濕處暖幹。從高中到大學,他將妹妹一直帶在身邊,每天都保證妹妹有一瓶牛奶和一個雞蛋,自己卻经常啃方便面。在懷化念大學的日子裏,他部署妹妹上了小學,每天不管學習多忙,都堅持接送妹妹,輔導妹妹功課。爲了治好父親的病,洪戰輝吃盡苦頭。2002年10月,父親突然發病,因爲沒有錢,他不得不在一家精神病醫院門前跪求治療……在他孝心的熏染下,2005年底,河南第二榮康醫院主動將他父親接去診治。現在,父親的病情已明顯好轉,出走的母親、打工的弟弟也相繼回家,一家人終于重新團聚。

2006年以來,已成爲公衆人物的洪戰輝,又將愛灑向了社會。爲資助貧困學生,他在學校和政府的幫助下建设了教育助學責任基金。爲推動青少年思想教育,他應邀在全國各地作了150多場勵志報告,並欣然出任“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青少年生命教育愛心大使”。他還多次到湖南、河南等地貧困山區與困難學生交流,捐贈學習用品。他說:“我要力所能及地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在不到兩年時間裏,關于他的書籍出书了6本,其中《中國男孩洪戰輝》發行250多萬冊。

洪戰輝先後獲得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等榮譽稱號。

全國孝老愛親模範黃來女

黃來女,女,22歲,中共預備黨員,武漢大學學生。

黃來女出生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一個貧困家庭,4歲起就與父親相依爲命,爲了生活四處奔走,居無定所,顛沛流離,日子過得十分清苦。2003年高考,黃來女以763分的優異成績被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錄取,學校通過“綠色通道”讓身無分文的黃來女進入了大學殿堂,並且幫助她辦理了國家助學貸款,部署了勤工助學崗位,給予每月120元的特困補助,黃來女靠勤工儉學維持著生計和學業。爲了進一步改善生活條件,她又找到了兩份家教,這樣她不僅可以維持學業還可以給家中的父親寄生活費了。

當一切都走上正軌時,平靜的生活波瀾再起。由于家庭貧困,2005年元月,黃來女的父親黃道富准備到武漢邊打工邊支持女兒讀完大學。然而,來漢的當天晚上,突發腦溢血,之後又腦梗阻,右肢一度癱瘓,2006年初又查出糖尿病、膀胱癌。身無分文,無依無靠的黃來女此時很是絕望,但她堅信絕不放棄自己相依爲命的父親,也絕不放棄自己的學業。她勇敢地挑起了照顧父親、堅持學習的重擔,用意志和行動挽救著父親的生命,維系著生活和學業。她每天早上6點起床,給父親洗臉刷牙、打針吃藥。吃完飯後花半小時步行到學校上課,中午和下午課後連忙往家趕,替父親做飯、熬藥、打胰島素。晚上坐一個多小時的公交車到漢口做家教,深夜昏黃的燈光下,安頓好父親睡下,她就打開書本開始學習。

父親多次病危,基本上是靠著對女兒眷戀與牽挂的意志支持下來的,在黃來女的細心照顧下,父親的病漸漸好轉,現在已能說話、下床走路,在女兒的鼓勵下每天堅持鍛煉身體,可謂創造了醫學奇迹。

2006年10月10日晚,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欄目播出了自強不息優秀大學生黃來女同學的先進事迹,11日,人民日報、新華社、灼烁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教育報也對其進行了集中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省內外許多大學、中學紛紛致電、來函邀請黃來女同學去作報告。她還應邀參加全國大學生優秀事迹報告團,到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南開大學等高校作巡回報告。2007年被評爲2006年度中國大學生十大年度人物。

全國孝老愛親模範張曉

張曉,男,17歲,共青團員,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寶塔社區人,平涼二中高三(10)班應屆畢業生。

張曉4歲喪父,母親曹雪紅重病臥床。他自小挑起家庭重擔,克服凡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精心侍奉癱瘓在床的母親,並以頑強的毅力完成了小學到高中的全部學業,用自己14年的行動實踐著“百善孝爲先”的傳統美德。

從4歲起,張曉開始學習煮飯、侍候母親。鍋台高,夠不著,他就踩著小凳,趴在鍋台上做飯,時常被沸出的米湯燙傷胳膊。上小學時,張曉每天要幫母親穿衣、洗臉、刷牙、梳頭,還要撿柴、生火、做飯,洗衣服。讀月朔時,長年臥床的母親病情不斷加重,一度巨细便失禁,張曉每天要給母親接屎接尿,擦洗身體。他最惦念的是母親,鄰居送他一個饅頭,他要留給母親,別人給的好吃的,他總能找出自己不喜歡吃的理由,留給母親吃。張曉的鄰居何彩蘭老奶奶說:“這娃娃太孝順了,我活了這麽大沒有見過這麽懂事的娃娃!”

毫無生活來源的張曉家生活一直十分艱難,在政府、武警官兵、鄰居、老師、同學和美意人的幫助下,母子倆渡過一個個難關。家裏再困難,日子再苦,張曉也不願給美意人增添負擔。有的人留下電話,讓他有困難時聯系,但他從來沒有主動打電話提要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張曉把每位美意人的幫助記入自己的《恩人簿》。一到周末,張曉忙著洗衣服、做家務、照顧母親,還要抽時間給洗車行打工、撿垃圾貼補家用。

雖然家庭生活十分困難,張曉卻很陽光樂觀。在學習上,他和同學互幫相助;在生活中,他樂于助人,關愛他人。“貧困中堅守的陽光男孩”,是同學們和老師對張曉的評價。苦難沒有壓倒張曉。小學階段的張曉,年年是學校的三好學生。進入初中、高中,學習也未曾落下。上高中的張曉學習越发用功,每天起早貪黑,忙于學習和照顧母親;他每天都是早早起床,把母親從床上抱到凳子上洗臉、梳頭,打掃完家裏的衛生就趕忙去上學。中午又快快当当趕回家先侍候母親方便,再做飯,一口一口喂給母親吃,然後又騎著破自行車趕到學校。張曉靠著自己的努力,以頑強的毅力完成了小學到高中的全部學業。

中國青年報6月14日以《張曉:含淚奔跑的陽光少年》爲題刊登張曉事迹後,人民日報、灼烁日報、中國教育報等媒體隨後作了報道。

張曉先後獲得平涼市優秀共青團員、第十一屆甘肅青年五四獎章。

全國孝老愛親模範韓瑜

韩 瑜,女,23岁,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中心小学教师。

韓瑜是一名優秀的教師,更是一個孝順的女兒,爲了挽救父親的生命,毅然將自己的左腎捐給生命紧急的父親韓遠德,用孝心譜寫了一個“古有木蘭替父從軍,今有孝女捐腎救父”的感人故事,被群衆譽爲“大孝女”。

1997年5月,在欽北區小董蠶種場當司機的韓遠德因帶病堅持事情,病情惡化,發展爲尿毒症。一個星期兩次血透治療,每月費用高達5000元,幾年下來,一家負債近10萬元,陷入困境。爲減輕家庭的負擔,學習成績優異的韓瑜放棄上高中考大學的機會,報考了中師。她生活節儉,將每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塊錢以內,不斷攢錢給父親治病。

2003年,她的兩個哥哥從報紙上得知換腎可以治愈尿毒症,悄悄地去做了檢查,但是都不切合捐腎要求。年僅18歲的韓瑜也悄悄到醫院做了比對檢查,在確定各項指標切合要求後,毅然決定把自己的一個腎捐給父親。當她向父親提及捐腎的時候,慈祥的父親甯可一死也不要她捐腎,說“我怎能用犧牲女兒的康健、幸福來換這一條老命呢!”家人知道韓瑜的想法後,也沒有一個人同意。但瘦小的韓瑜,卻有一股韌勁,堅決地說“父親今年才46歲,他與母親將我們三兄妹拉扯大十分不容易,至今沒過上一天舒心日子。何況醫生說了,捐一個腎,對身體沒什麽影響。就是有影響,爲了救父親,我也心甘情願。”她每天跪在父親床前苦苦恳求,7天之後,無可奈何的父親終于被她的孝心和毅力所感動,答應了女兒的請求。

2003年1月24日,韓瑜和父親在桂林解放軍181醫院乐成完成了換腎手術。資深的主刀醫生說:“我做過許多例腎髒移植手術,可謂輕車熟路。但面對這位18歲的美麗女孩,我卻于心不忍,遲遲下不了刀啊!”韓瑜以腎救父當時在全國是首例。她的壯舉感動了社會,人們稱贊她是個道德高尚、勇敢孝順的好女人。

2003年,韓瑜榮獲中華孝親敬老楷模提名獎和全國孝親敬老之星,2006年被評爲全國十大中華孝親敬老楷模。中央電視台等多家新聞媒體先後對韓瑜的孝老事迹作了報道。

全國孝老愛親模範楊懷保

楊懷保,男,24歲,中共預備黨員,陝西省勉縣定軍山鎮溝口村人,現爲湘潭大學商學院學生。

楊懷保家境貧困,怙恃體弱多病,12歲便计划家務,10多年來過著艱苦的生活。但他堅持不懈、自強不息,孝敬怙恃,照顧年幼的弟弟,帶著家人上大學,用瘦弱的肩膀挑起照顧全家的重擔,並爲3000多名貧困大學生創造勤工助學機會,譜寫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孝子”之歌、自強之歌。

楊懷保出生于陝西勉縣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他的童年是在饑餓、病痛中度過的。上初中二年級那年,母親身患重病在西安動了大手術,手術後保住了生命卻喪失了勞動能力,他家也因此債台高築,年僅13歲的楊懷保堅強地挑起了一家的重擔。他利用課余時間上山挖藥、種地。他背著幹糧、帶著鹹菜,堅持讀書並保持著優異的成績。上高中三年級時,楊懷保的家中又遭不幸:父親在打工時腿被砸傷且喪失了勞動能力,母親由于手術後遺症身體狀況更差,弟弟讀書也需要照顧。各種壓力讓他的學業幾乎不能進行下去,可他仍積極樂觀地面對這一切。

2003年9月,楊懷保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學。進入大學,他利用課余時間拼命做兼職掙錢。可是,他始終放心不下重病在身的母親、失去勞動能力的父親和幼小的弟弟。他先後把一家人接到自己身邊。一家人在異地的花費很大,他利用自己兼職掙來的錢給怙恃治病,給弟弟交學費,最辛苦的時候,他同時做了7份兼職。身心的疲憊與壓力讓他多次暈倒並患上了神經衰弱,但他仍執著地用自己的辛勞換來了一家人的安宁祥和。但爲了照顧好家人,他放棄了高薪的事情,選擇邊讀研究生邊照顧家人。

盡管楊懷保每天的壓力很大,但是他一刻也沒有放松學習。從小學到高中,他數次獲得三好學生、優秀團員、學雷鋒標兵等榮譽稱號。他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去敬老院義務照顧老人、陪老人聊天。他立志廣泛傳播孝道,近半年來到各地做了多場勵志報告。2007年7月,他在長沙組織舉辦了國內首家“孝行天下”夏令營。他積極響應學校的愛心義賣、海嘯捐款等號召,並組織了多次募捐活動。他還先後撰寫了30余份策劃書,走訪了省內外100余家企業,爲3000多名貧困大學生創造了勤工助學的機會。

2007年,楊懷保當選爲陝西省十大孝子,被團中央評爲全國優秀共青團員。

人民日報報評論員文章

崇尚道德模范 提升道德水平

今天,是黨中央印發《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六周年,也是我國第五個“公民道德宣傳日”。紀念日前夕,首次全國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評選出來的“助人爲樂模範”、“見義勇爲模範”、“誠實守信模範”、“敬業奉獻模範”、“孝老愛親模範”雲集首都接受表彰,受到胡錦濤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的會見。我們向他們体现熱烈的祝賀和高尚的敬意。

公民的道德水平,體現著一個民族的基本素質,反映著一個社會的文明水平。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的一項基礎性工程。隨著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不斷加強,幹部群衆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體現社會主義道德要求的模範人物湧現出來。這次在全國評選表彰來自基層的道德模範,用他們的先進事迹感召群衆,對于在全社會鼎力大举弘揚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營造知榮辱、樹正氣、促和諧的社會風尚,促進社會主義焦点價值體系建設,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這次評選表彰活動反響強烈,廣大幹部群衆和社會各界踴躍參與,充实讲明評選表彰全國道德模範對于形成良好社會風尚、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是公民道德建設的生動實踐,是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力抓手。

時代進步需要康健向上的道德風尚來引領,社會發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來推動。公民道德建設的實踐讲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需要千千萬萬個道德模範,也培育著千千萬萬個道德模範。崇尚道德模範,弘揚良好道德風尚,是一個社會康健向上的標志,也是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動力。褒獎群衆身邊看得見、摸得著、學获得的“平民英雄”,推崇在基層湧現的“凡人善舉”,能夠有力地引導人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引導廣大群衆見賢思齊、爭先創優,使道德模範成爲各人學習的榜樣,促進全社會文明水平和道德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我們國家正處在大變革大發展的時代,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不斷增強,價值取向呈現多樣化的趨勢,道德觀念呈現複雜多變的特征。人民群衆深情呼喚著、期待著良好的道德風尚。這是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新機遇,也是我國公民道德建設面對的新挑戰。我們越发需要褒揚道德模範,弘揚社會正氣,樹立道德新風,以社會主義的主流道德價值觀引領社會道德風尚,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道德力量是國家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公民道德重在養成,社會風尚重在培育。鼎力大举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培育文明風尚,廣泛開展群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吸引廣大群衆廣泛參與、自覺實踐,肯定能夠使全體公民的道德素質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逐步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相適應的社會主義焦点價值觀和道德體系,使古老的中華民族以新的道德風貌屹立在世界東方,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增添新的色泽。


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在全國教育戰線開展

向全國道德模範學習活動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教育事情部門、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黨委:

9月18日,中央文明辦、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關于表彰全國道德模範的決定》,53名同志榮獲“全國道德模範”稱號,254名同志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胡錦濤、李長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了全國道德模範。胡錦濤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深刻指出,道德力量是國家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速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們始終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鼎力大举弘揚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

這次評選表彰的全國道德模範,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反映了我國社會發展進步的時代精神。全國教育系統共有18位同志榮獲“全國道德模範”稱號,其中有6名教師、12名學生。他們助人爲樂、見義勇爲、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事迹感人至深,可歌可泣。他們是全國2億多師生的優秀代表,集中體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教育事情者和廣大青少年學生高尚的思想境界和良好的精神風貌。教育部黨組決定,在全國教育系統開展向全國道德模範學習活動,特別是要結合教育革新發展實際開展向教育系統的全國道德模範學習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認真學習、深入領會胡錦濤總書記在接見全國道德模範時發表的重要講話精神,充实認識開展向全國道德模範學習活動的重要意義。通過開展學習活動,用道德楷模的先進感人事迹感召師生員工,把社會主義道德觀念傳播到每一個師生員工,積極營造良好的校園道德氛圍,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進一步引向深入。

二、加強宣傳,鼎力大举營造學習全國道德模範的濃厚氛圍。要以全國道德模範的典型事迹和高尚品格爲素材,充实運用報刊、廣播、電視、網絡和宣傳櫥窗、牆報板報以及文藝活動等多種渠道和形式,廣泛開展各種形式宣傳活動,在教育系統迅速掀起學道德模範、樹文明風尚的熱潮。

三、注重實效,推動教育系統公民道德建設提高新水平。要把學習道德模範的活動與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8月31日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與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幹意見》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精神結合起來,與當前正在開展的“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結合起來,與創建文明學校、推進和諧校園建設結合起來,切實引導廣大師生員工見賢思齊,爭先創優,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把公民道德規範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真正融入到事情生活實踐中,努力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及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出更大的貢獻。

中央教育部黨組

二00七年九月二十日

省委高校工委轉發中共教育部黨組

關于在全國教育戰線開展向全國道德模範學習活動的通知

各高等學校:

近日,教育部党组下发了《關于在全國教育戰線開展向全國道德模範學習活動的通知》(教党[2007年23号]),现转发给你们,并就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入發動,認真組織師生員工學習。各高校黨委要高度重視向全國道德模範學習的活動,將之作爲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情特別是新生入學教育的一件大事抓緊抓實。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近期內要組織一次專門的學習討論,提出全校性的宣傳學習部署,領導和組織好學校黨、政、工、團各部門形成學習全國道德模範的协力。

二、廣泛宣傳,興起學習道德模範熱潮。在校黨委部署的基礎上,組織全體師生深刻領會胡錦濤總書記在接見全國道德模範時發表講話的重要精神,學習道德模範助人爲樂、見義勇爲、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的寶貴品質。各校要通過多種途徑,推動全國道德模範的事迹進課堂、進宿舍、進校報、進網絡、進櫥窗,做到人人皆知,處處皆學,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興起學習熱潮。

三、點面結合,聯系實際注重學習實效。這次全國共評出道德模範53名,我省吳天祥、黃來女、趙傳宇光榮當選,桂希恩、徐本禹、劉芳豔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他們是我省高校師生的優秀代表,是湖北高校配合的精神財富,也是湖北高校廣大師生的驕傲和光榮。各高校都要緊密聯系師生員工思想政治教育實際,善于讓身邊的人講述身邊的事,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學習桂希恩爲人師表、敬業奉獻的精神;學習黃來女、劉芳豔孝老愛親,趙傳宇見義勇爲,徐本禹誠實守信以及他們身上體現出來的自強不息、立志成才的優秀美德和品質。

四、豐富載體,切實推進道德實踐活動。各高校要凭据教育部黨組文件要求,做到“四個結合”,推動高校道德建設上新水平。通過校園文化、網絡教育、社會實踐等載體,廣泛開展“學習道德模範,爭當文明使者”、“我與道德模範同行”的活動,廣泛開展“創建文明校園、文明班級、文明宿舍,做文明大學生”的道德實踐,擴大湖北高校“先進典型群體示範效應”,在更高層次、更廣範圍、更好效果上推動學習全國道德模範活動的深入開展。

請各校將本校學習宣傳全國道德模範的計劃部署和學習宣傳活動情況、成效及時報省委高校工委宣傳處。

二00七年九月二十六日

首頁

  • 智慧校園系統
  • 綜合教務治理系統
  • 雲教學治理平台
  • 學校網絡教學平台
  • 乐成規劃系統
  • 資産治理系統
  • 校園繳費平台
  • 郵箱系統
  • 教務處
  • 招生辦
  • 組織部
  • 人事處
  • 學工處
  • 校團委
  • 科研處
  • 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
  • 教學質量治理處
  • 國際相助與交流處
  • 素質教育研究院
  • 教師發展中心
  • 就業信息網
  • 校友之家
  • 智能化辦公室
  • 後勤服務中心
  • 人工智能學院
  • 智能制作學院
  • 生命科學學院
  • 康健與護理學院
  • 商學院
  • 文法學院
  • 創意設計學院
  • 影視傳媒學院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國際教育學院
  • 通適素質教育學院
  • 創新創業學院
  • 廣信科教集團
  • 綠林山風景區
  • 華龍生物制藥公司
  • 廣信生態農業發展公司
  • 武漢軟網科技公司
  • 廣信國際大酒店
  • 教育部
  • 科技部
  • 省教育廳
  • 湖北招生信息網
  • 湖北教育信息網
  • 湖北省科學技術廳
  • 湖北省人社廳
  • 湖北省畢業生就業網
  • 武漢市人社局
  • 中國大學生在線

友情鏈接

常用鏈接 部門鏈接 學院鏈接 集團鏈接 校外鏈接

聯系方式

招生咨詢電話:027-81652037、81652828、81652829

地址:湖北省武汉江夏大道16号 邮编:430223

電話:027-81652000

傳真:027-81652011

聯系我們 網上信訪

CopyRight ? PP电子学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PP电子学院网络中心    鄂ICP备11008201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1502000109号